和泰人寿课题组圆满完成2022年度中国保险学会研究课题

近日,由和泰人寿课题组承担的中国保险学会2022年度研究课题正式结项,这是公司主持完成的又一个学会课题研究项目。自成立以来,和泰人寿一直高度重视行业、市场研究工作。公司已承担2020年、2022年度中国保险学会研究课题和多次山东省银保监局重点研究课题并获奖,研究成果部分刊发在《中国银行保险报》等业内权威媒体并作为参阅件上报。以下为2022年度中国保险学会课题《商业保险参与养老金融体系建设:现状问题、经验借鉴与政策》成果概要。

人口老龄化是不可逆的大趋势,也是一项世界性课题。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失能、半失能老人占比增高,面临养老储备不足挑战:一方面,养老金总量不足、结构失衡问题逐渐显现,需解决“钱从哪里来”问题;另一方面,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要应对“服务由谁提供”困局。养老金融是支撑养老金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关键性环节;商业保险是养老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若干意见》充分肯定了商业保险在构建养老金融体系中的作用,明确了商业养老保险“个人和家庭养老保障计划的主要承担者,企业发起养老保障计划的重要提供者、社会养老保障市场化运作的积极参与者,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促进者以及经济增长和金融协调发展的稳定支持者”的总体定位。面对快速推进的人口老龄化进程,商业保险既要有担当作为,又要做到顺势而为;既要躬身入局,又要善于破局,努力在构建中国特色养老模式、服务共同富裕、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中实现更大社会价值和自身商业价值。

课题以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商业保险参与养老金融体系建设为视角,在明确商业保险参与必要性及可行性,主要形式特点、前景等基础上,对商业保险参与现状、问题做了梳理;同时借鉴发达经济体养老金、养老产业及相关服务体系建设经验,提出保险公司参与养老金融体系建议。研究主要结论:

我国正进入深度老龄社会,养老金储备不足、养老体系建设短板突出,亟需保险等金融主体共同参与,在构建中国特色养老保障体系中发挥作用。相比其他金融机构,保险参与养老金融体系建设具有风险管理技术、专业化服务以及长期资产负债管理等优势。在寿险行业进入深度调整阶段,养老金融领域和养老体系建设是一个巨大的增量市场,也是行业把握“二次增长曲线”的重要机遇,有望迎来长足发展。

社保和金融协同发展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选项,对提高养老保障体系可持续性意义深远。金融行业发挥着资金融通和资源配置功能,在健全养老金保障体系、满足老龄人群多元化资产管理需求、支持养老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保险在内的金融机构是养老资金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主体。保险业是养老金融的重要参与方、养老场所的重要建设方、养老服务的重要支付方。相比其他金融机构,保险机构的投顾能力并非“强项”,产品收益保守,在获取较高投资收益方面缺少竞争能力,但具有风险管理技术成熟,线下代理人销售队伍充足,专业化服务、快速触达客户能力强和长期资金管理经验等优势。从参与方式看,保险能够提供养老保障产品,促进资金保值增值,提高养老三支柱保障能力;利用长周期、大资金充分投资养老领域,推动养老产业发展,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支持,是保险资金的独特优势。保险公司应立足于此,探索差异化定位和创新模式,制定有效竞争策略,为我国养老体系提供有力保障。

保险公司参与多层次养老领域建设,在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以及养老产业金融方面都有积极尝试。从养老金融体系三部分构成看:一是商业保险参与养老金金融建设,面临产品体系不健全问题。具有“强养老属性”的普通商业险产品不足;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探索基本停滞;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起步晚、规模有限;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面临较大缺口;养老保险公司商业养老金业务开始试点,效果有待观望。二是商业保险参与养老服务金融,存在发展模式尚不成熟问题。“保险机构+养老社区”互动中,形成了重资产模式、轻资产、重资产结合方式以及包括第三方合作和养老顾问等在内的纯轻资产模式。目前,除泰康模式较成熟外,其他尚处在探索阶段。三是商业保险参与养老产业金融,面临重资产投入、长盈利周期考验。包括养老护理服务投资、养老地产领域投资、精神需求领域投资等,都是值得关注的养老产业领域,但属于重资产投资,保险资金介入风险较大。

参考以基金为主的美国模式、保险为主的德国模式和典型东亚国家日本模式在养老金体系建设以及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经验基础上,研究认为,发挥三支柱养老体系是国际普遍做法,但要因地制宜,做好衔接。盲目效仿高福利国家做法并不可取,反而可能陷入福利陷阱;发挥商业保险在养老三支柱体系的作用,一方面需要养老金替代率水平下滑“倒逼”,另一方面也要做好民众宣传、教育,改变依赖基本养老保险的传统观念;此外,养老产业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需要长远规划并保持战略定力。目前除了少数有实力险企参与其中实现引流并打造康养闭环较为成功外,整体上很难创造盈利机会。保险公司要从长远眼光看待、规划和投入,利用长久期资金做好介入模式规划,避免遭遇中途“烂尾”或大量消耗资本金的风险。基于相关经验借鉴,综合商业保险参与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相关建议:

在保险业务机会及改进方面,一是围绕养老目标,立足全生命周期,改进和完善传统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如强化产品养老属性,打造生命周期型保险;开发特定群体养老保险产品,做精、做细产品体系;强化稳健投资理念,避免“利差损”风险等。二是打通问题梗阻,改进推广现有养老险创新试点,探索普惠养老新模式。包括探索房屋抵押反向养老多种实现形式;扩大产品覆盖人群,开发普惠型养老保险;推出创新型、普惠型长期护理保险产品,创新支付方式,开发混合保单;强化服务理念,推进适老化改造,实现运营保障与服务对接等。三是提升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竞争能力和标准化水平,降低准入门槛;四是培育高素质养老规划师队伍,推动代理人心智变革。

在参与康养体系建设方面,建议强化康养服务协同,选择适合自身特点、具有持续投入和运营能力的实现模式;尤其对于中小险企而言,参与覆盖面广、需求强劲的居家养老是最好的入局方式;要利用多种形式盘活存量资源,拓展健康管理服务。

在参与发展老年服务产业方面,建议审慎参与养老地产行业;关注康复领域的老年医疗器械、护理设施产业;大力投资和发展智能养老;积极参与老年人教育、老年人休闲娱乐产业;支持养老产业投资和相关领域人才创业。

(和泰人寿2022年度中国保险学会研究课题《商业保险参与养老金融体系建设:现状问题、经验借鉴与政策》课题组成员:项目主持人邱欣欣,参与人赵翀、郭兰斐、马振涛)